期刊简介

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人工器官、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生物信息与控制、生物医学测量、医药工程、生物工程、中医工程、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最新成果。适合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的科研、工程人员及临床医生阅读,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出版部门: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2-32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261/R

邮发代号: 82-885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08.00

杂志荣誉 北京市优秀作品编辑奖(89)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2-3208
  • 国内刊号:11-226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北京市优秀作品编辑奖(89)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1年第2期文章
  • 微循环容积脉搏血流特征信息的研究

    首先比较了脉搏压力和容积脉搏血流两者之间的关系,借助微循环模型详细分析了容积脉搏血流的信息特征,它包含直流和脉动分量两部分.其中,直流分量给出有关总的脉搏血流的信息,而与心率同步的脉动分量与微循环有关.研究结果对开发新型心血管血流参数无创检测与监护仪器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罗志昌;张松;杨益民;李旭雯 刊期: 2001- 02

  • 医学超声图像低码率环境下的编码技术研究

    针对医学超声视频的结构和特点,并结合小波变换压缩编码技术,实现了低比特率环境下医学超声图像序列的渐近式传输.实验结果证明这种编码方案是有效的、可行的.......

    作者:伍长庆;王志中 刊期: 2001- 02

  • 超声驻波分离体外循环余血的血液流变学及成分分析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血细胞成分两方面来评价超声驻波血细胞分离机的安全性.方法:1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采其体外循环结束后的机器余血,分别用超声驻波血细胞分离机和离心式洗血球机洗涤分离.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血细胞比容及电解质成分的变化.结果:经两种处理的血液与原血相比,变形性降低、高粘度、高血细胞比容,血液成分也有改变,两组的游离血红蛋白及电解质浓度有差别.结论:超声驻波血细胞分离法与离心分离法相......

    作者:李景文;龙村;郑红 刊期: 2001- 02

  • Weinbaum-Jiji生物传热方程在低温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皮肤低温外科手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对体表受冷刀作用后组织温度场的准确预测和调控,而生物组织内真实血管的空间分布会对这一相变传热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常温情况下建立的Weinbaum-Jiii生物传热方程拓展应用于该问题的分析,由此考察血管空间分布结构对皮肤相变传热过程的影响,以一维问题为例,采用变时间步长的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体表受冷刀作用下的组织冻结温度变化情况.作为对比,本文还求解了经典Pe......

    作者:张艳婷;刘静 刊期: 2001- 02

  • 基于电机参数的叶轮式人工心脏输出流量的无创性测量

    临床应用中,对人工心脏的输出流量进行及时、精确的检测十分必要,但实现起来却比较困难.针对江苏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叶轮式人工心脏,提出采用驱动电机参数(功率和转速)间接测量血泵输出流量的方法,从而避免引入传感器探针,降低测量装置的复杂性,减小感染机会.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测量方法能够达到一定精度,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李岚;曾培;茹伟民;袁海宇;封志刚;钱坤喜 刊期: 2001- 02

  • 心电信号QRS波的识别算法及程序设计

    实现心电图QRS波检测的算法有很多,本文介绍了一种算法,即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性,可以将QRS波从高P波、高T波、噪声、基线漂移和伪迹中分离出来.并采用MicrosoftVisualC++5.0编程实现算法.使用该方法对MIT/BIH心电数据库中带有严重基线漂移和噪声的心电信号进行处理.对QRS波的识别率高达99.8%.文中给出程序设计要点和程序流程图.......

    作者:姬军;董秀珍;王海滨;漆家学;王丹;张鹏 刊期: 2001- 02

  • 多道阻抗血流图检测新方法

    随着阻抗血流图临床应用的深入和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血流图检测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提出的多道血流图检查方法采用了一个公共的、以快速切换方式分时工作的恒流源,解决了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恒流源可能引起的信号混淆和干扰问题.新型血流图检测方法还应输出阻抗和导纳两套波形及测量参数,便于临床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选择使用,或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在血流图分析方面要包容更多的算法,可对......

    作者:沙洪;李穗;崔云莉;安源;林国京;王妍;任超世 刊期: 2001- 02

  • 家庭监护网医院监控中心的设计

    在家庭心电图和血压监护网中,医院监控中心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作者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和多进程并发方式实现对多个家庭用户的不同类型数据(心电图和血压数据)的接收、实时显示、存储和控制信息的回送,并设计了历史数据图形回顾窗口,为医务人员的诊断提供了方便.本系统在澳门山顶医院和清华大学医院的成功使用表明,监护中心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张永红;白净 刊期: 2001- 02

  • 心冲击图的雷达式非接触检测技术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检测人体心冲击图的全新技术.该技术运用多普勒雷达原理,采用低功率(P<1mW)毫米波(λ=8mm)为探测信号,探测距离S>10m.在检测对象着各类衣服,处于不同姿势、不同的天线照射角度等情况下,该技术均可较高质量的非接触、无约束检测到人体心冲击图.该研究为临床监护、家庭保健监护、灾害救护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作者:王健琪;王海滨;杨国胜;荆西京;杨波;董秀珍;邱立军 刊期: 2001- 02

  • 人体微循环弹性腔模型与模型参数估计

    为了定量分析容积脉搏血流与微循环的关系,首先建立起一个微循环的弹性模型腔,并把它加到原来的双弹性腔模型上,组成一个扩大的心血管双弹性腔模型.然后通过对不同年龄人群微循环输入输出的实际检测,估计出不同年龄人群的微循环模型参数.应用该模型及不同的模型参数可以计算出不同微循环生理状态下的容积脉搏血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完全一致.......

    作者:刘静纨;陈建慧;罗志昌 刊期: 2001- 02